在 歷史波動率 這一篇中紀錄了歷史波動率的計算和指標語法,就可以拿來作為策略訊號的設計或濾網,基礎想法是在於波動率期間的比較,如果短期的波動率小於長期的波動率,表示目前行情較為穩定、黏著、緩慢,也比較像是多頭的環境中表現的狀況。反之,若短期的波動率大於長期的波動率,表示目前行情的波動較快速、急拉急殺,可能有恐慌氣氛,那就像是空頭盤勢了。
以上述波動率比較作為濾網,嘗試搭配最根本的均線策略邏輯,市價大於均線作多、市價小於均線作空,設計一個留倉長波段策略來觀察表現,程式碼如下列:
主要邏輯在第11、12列,如前述,另出場條件設定為市價反向跌/漲破均線時多少點該出場。以上參數也列出來了,讀者可以自行練習邏輯和參數調整。範例策略使用30分線的週期,進出場的價位節錄如下圖。
可以先預想勝率和盈虧比和強弱處,它就和基本的均線策略一樣,大波段可以獲利,均線黏著時易洗刷,勝率應低於40%,盈虧比應高於2.5,drawdown起碼25萬以上。就以上圖來觀察,搭配波動率作濾網是有效果的,避開了不少次無謂的洗刷。績效報告如下圖 (2005~2013,交易費用800)。
績效報告中,最大的亮點是盈虧比很高,尤其是空單的表現,表示這個策略在空方勢時可以抱的很緊、很久。pro/DD 和 kelly值也相當不錯,更多的策略評估可以參考 交易策略評估-Kelly formula 、 交易策略評估-獲利風險比 、交易策略評估-損益期間 。
以上,是利用歷史波動率作為策略邏輯的應用,參數都是經過最佳化的,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策略2013年表現並不突出,不至虧損,但幾乎無獲利,因此若要當作實戰的交易邏輯還有得思考修改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